一. 单选题(共16 题,32.0分)
1. (单选题,2.0分)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间薄层砂体、废弃河道部位及尖灭区附近的是()砂体。
A. 辫状河
B. 三角洲前缘席状
C. 冲积扇
D. 曲流河
我的答案:D
2.0分
2. (单选题,2.0分) 四点法面积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为()
A. 01:02
B. 02:01
C. 01:03
D. 03:01
我的答案:B
2.0分
3. (单选题,2.0分) 以侧向加积为主,砂体形状窄而长,曲率变大,渗透率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的是()砂体。
A. 分流河道
B. 分流间
C. 三角洲前缘席状
D. 辫状河
我的答案:C
2.0分
4. (单选题,2.0分) 在原井网虽然钻遇但未射孔,或是原井网未钻遇而新加密井钻遇的油层中的剩余油属于()剩余油。
A. 注采不完善型
B. 滞留区型
C. 井网控制不住型
D. 层间干扰型
我的答案:C
2.0分
5. (单选题,2.0分) 产量衰减规律时递减指数()
A. 0
B. 0.5
C. 1
D. 0~1
我的答案:B
2.0分
6. (单选题,2.0分) 开发井网调整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A. 层间矛盾
B. 层内矛盾
C. 平面矛盾
D. 以上全是
我的答案:C
2.0分
7. (单选题,2.0分) 水在不同相带中的流动速度也不同,相界面对水的跨相带流动往往起一个遮挡作用,注入水在()中运动速度最快。
A. 河坝内
B. 河道
C. 席状砂
D. 河道间
我的答案:B
2.0分
8. (单选题,2.0分) 弹性驱油藏,绘制Np与压差的关系曲线,求得直线斜率,即为()
A. 弹性产率
B. 原始储量
C. 弹性驱可采储量
D. 弹性驱采收率
我的答案:A
2.0分
9. (单选题,2.0分) 极限水油比一般是指水油比为()
A. 0.98
B. 0.95
C. 98
D. 49
我的答案:D
2.0分
10. (单选题,2.0分) 双曲线型递减递减指数()
A. 0
B. 0.5
C. 1
D. 0~1
我的答案:D
2.0分
11. (单选题,2.0分) 校正水驱规律曲线的校正常数()
A. 与累积注水量量纲相同
B. 无量纲
C. 与累积产油量纲相同
D. 与日注水量具有相同量纲
我的答案:B
2.0分
12. (单选题,2.0分) 整装储量油田合理开发程序正确的是:
A. 开辟生产试验区-分区钻开发资料井-编制正式开发方案-部署基础井网-方案实施
B. 开辟生产试验区-分区钻开发资料井-部署基础井网-编制正式开发方案-方案实施
C. 开辟生产试验区-部署基础井网-分区钻开发资料井-编制正式开发方案-方案实施
D. 分区钻开发资料井-开辟生产试验区-部署基础井网-编制正式开发方案-方案实施
我的答案:B
2.0分
13. (单选题,2.0分) 对于裂缝性油藏,裂缝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注入水沿裂缝推进速度(),水淹严重,而垂直裂缝方向和基岩水淹程度(),容易形成剩余油。
A. 快,低
B. 慢,高
C. 快,高
D. 慢,低
我的答案:A
2.0分
14. (单选题,2.0分) 试井方法确定井间剩余油饱和度是用图版拟合得到油水两相总的流动系数,计算出总流动度,然后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出的与()关系曲线,计算出井间平均含水饱和度,井间平均剩余油饱和度。
A. 含气饱和度
B. 含油饱和
C. 含水饱和度
D. 含水率
我的答案:C
2.0分
15. (单选题,2.0分) 流管见水前,出口端含水率为()
A. 0
B. 0.5
C. 0.8
D. 1.0
我的答案:A
2.0分
16. (单选题,2.0分) 根据渗透率大小进行分类,特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界限是()
A. 0.1~1×10 -3µm 2
B. 1~10×10 -3µm 2
C. 10~50×10 -3µm 2
D. 50~100×10 -3µm 2
我的答案:B
2.0分
二. 多选题(共12 题,36.0分)
17. (多选题,3.0分) 探井、资料井的试油试采可提供哪些资料?
A. 油井生产能力
B. 油田天然能量和压力系统
C. 注水井吸水能力
D. 注水开发中油水运动特点
我的答案:AB
3.0分
18. (多选题,3.0分) 井网抽稀调整的方式包括()
A. 关闭高含水井
B. 封堵高含水层
C. 压裂低渗透层
D. 实施周期注水
我的答案:AB
3.0分
19. (多选题,3.0分) 井点测试方法是指采用各种测试手段获取油层剩余油信息,结合参数解释获取剩余油饱和度数据。主要包括()
A. 心分析法
B.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C. 示踪剂方法
D. 试井方法
我的答案:ABCD
3.0分
20. (多选题,3.0分) 在对物质平衡方程的通式简化时,封闭弹性驱未饱和油藏
A. 化条件应包括()。
B. p i>;p b
C. W e=W i=W p=0
D. m=0
E. R p=R s=R si
我的答案:ABD
1.5分
21. (多选题,3.0分) 对层系进行局部细分调整的方式包括()
A. 原层系井网采用补孔和封堵的措施实现细分注、采
B. 原层系部分封堵、补开部分差层
C. 补开新识别潜力区域
D. 单独打一套新井开发低渗透层
我的答案:ABC
3.0分
22. (多选题,3.0分) 选择注水方式的方法()
A. 基础井网
B. 物理模拟实验
C. 油藏数值模拟
D. 先导性试验
E. 其它油藏工程方法
我的答案:ABCDE
3.0分
23. (多选题,3.0分) 在对物质平衡方程的通式简化时,溶解气驱饱和油藏的简化条件应包括()
A. p i≤p b
B. W e=W i=W p=0
C. m=0
D. R p=R s=R si
我的答案:ABC
3.0分
24. (多选题,3.0分) 剩余油的研究方法有()
A. 精细地质描述
B. 开发动态资料分析
C. 油藏数值模拟
D. 井震结合
我的答案:ABC
3.0分
25. (多选题,3.0分) 合物驱模型是基于np相和nc组分可压缩带吸附混溶和非混溶混合驱动的数学模型,基本方程为()
A. 物质守恒方程
B. 密度方程
C. 压力方程
D. 浓度方程。
我的答案:ACD
3.0分
26. (多选题,3.0分) 数值模拟方法是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油藏,以研究油藏中各种流体的变化规律。其数学模型是以()为基础、遵循()而建立起来三维三相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一般采用()的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得到数值解。
A. 地下流体渗流方程
B. 物质守恒原理
C. 插值
D. 差分
我的答案:ABD
3.0分
27. (多选题,3.0分) 地质方法是根据精细地质描述结合开发动态分析,定性给出剩余油在空间分布的主要部位。主要有()方法。
A. 沉积微相法
B. 微型构造法
C. 井震结合法
D. 储层流动单元法
我的答案:ABD
3.0分
28. (多选题,3.0分) 开发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工艺措施调整
B. 井网加密调整
C. 注采系统调整
D. 开发层系调整
我的答案:ABCD
3.0分
三. 判断题(共16 题,32.0分)
29. (判断题,2.0分) 低渗透砂岩储层电阻率高,测井解释常误认为水层。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0. (判断题,2.0分) 采油速度越大越好,可以保持较高产量。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1. (判断题,2.0分) 人工注水驱动方式下,产油量随时间不断下降。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2. (判断题,2.0分) 边底水驱动方式下,累积生产气油比随时间不断下降。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3. (判断题,2.0分) 微生物必须通过安全性评价才可以适用。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对
2.0分
34. (判断题,2.0分) 在初始递减率和递减期初始产量相同时双曲线型递减产量下降最快。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5. (判断题,2.0分) 极限井网密度对应的经济效益最大。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6. (判断题,2.0分) 当要求比较高的采油速度时,应将各油层应用一套开发层系同时开采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对
0.0分
37. (判断题,2.0分) 在亲水储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在亲油储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8. (判断题,2.0分) 开辟生产试验区不用考虑其生产规模大小。这个税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39. (判断题,2.0分) 划分开发层系可以降低层间干扰的影响。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对
2.0分
40. (判断题,2.0分) 气顶气驱动方式下,累积生产气油比随时间不断下降。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41. (判断题,2.0分) 二氧化碳溶入原油,可以降低原油粘度。降低幅度随粘度的增高而下降,这种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42. (判断题,2.0分) 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快。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对
2.0分
43. (判断题,2.0分) 一个开发层系用一套单独的井网进行开发。这个说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对
2.0分
44. (判断题,2.0分) 开发资料井只能获取油藏的静态资料。这个税法()
A. 对
B. 错
我的答案: 错
2.0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