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共40题,80.0分)
1. (单选题, 2.0分)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
价值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认识模式
2. (单选题, 2.0分)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A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
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3. (单选题, 2.0分)促进外在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是( )
A
道德学习
B
道德活动
C
道德影响
D
道德陶冶
4. (单选题, 2.0分)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
德育规律
B
德育方针政策
C
德育原则
D
德育方法
5. (单选题, 2.0分)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柯尔伯格
B
杜威
C
弗洛伊德
D
班杜拉
6. (单选题, 2.0分)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A
德育一般问题
B
德育一般问题及规律
C
德育个别问题
D
德育规律
7. (单选题, 2.0分)(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A
疏导原则
B
导向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 (单选题, 2.0分)道德由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A
道德义务
B
道德规范
C
道德观念
D
道德责任
9. (单选题, 2.0分)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A
努力刻苦的同学
B
班级干部
C
伟人的典范
D
教育者的示范
10. (单选题, 2.0分)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
A
自然性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政治功能
11. (单选题, 2.0分)下列属于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启发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12. (单选题, 2.0分)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
个体发展功能
B
政治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德育的社会功能
13. (单选题, 2.0分)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疏导原则
14. (单选题, 2.0分)“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
知行统一
C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情绪
D
正面教育
15. (单选题, 2.0分)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哪一种规律 ( )
A
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B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
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D
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16. (单选题, 2.0分)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 )
A
德育方法
B
德育内容
C
德育模式
D
德育过程
17. (单选题, 2.0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 ( )
A
党的领导
B
执法为民
C
依法治国
D
公平正义
18. (单选题, 2.0分)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
A
自我暗示
B
能力
C
态度
D
品质
19. (单选题, 2.0分)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
思想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
道德教育
D
政治教育
20. (单选题, 2.0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A
榜样法
B
陶冶法
C
锻炼法
D
说服教育法
21. (单选题, 2.0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
集体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爱国主义
D
诚实和守信
22. (单选题, 2.0分)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
自然性功能
23. (单选题, 2.0分)“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陶冶法
C
锻炼法
D
榜样法
24. (单选题, 2.0分)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行为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认识
25. (单选题, 2.0分)“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
德育的结构
B
德育的途径
C
德育的内容
D
德育方法
26. (单选题, 2.0分)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行为
C
道德意志
D
道德情感
27. (单选题, 2.0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
B
班杜拉
C
彼得·麦克费尔
D
皮亚杰
28. (单选题, 2.0分)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认识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29. (单选题, 2.0分)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
A
主体独立性
B
全面性
C
科学性
D
全面发展性
30. (单选题, 2.0分)德育过程依据的是( )
A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B
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与技能技巧的掌握规律
C
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
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31. (单选题, 2.0分)皮革马利翁效应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可称为:
A
晕轮效应
B
对比效应
C
定型效应
D
期望效应
32. (单选题, 2.0分)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
A
知与行的矛盾
B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D
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
33. (单选题, 2.0分)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
A
规律
B
目标
C
内容
D
方法
34. (单选题, 2.0分)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
道德意志
B
道德行为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认识
35. (单选题, 2.0分)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即称为( )
A
德育模式
B
德育策略
C
德育形式
D
德育类型
36. (单选题, 2.0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
说服法
B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C
榜样法
D
锻炼法
37. (单选题, 2.0分)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
个体性功能
B
发展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38. (单选题, 2.0分)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是( )
A
客体—发展性
B
主体—发展性
C
客体—认知性
D
认知—发展性
39. (单选题, 2.0分)“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导向性原则
40. (单选题, 2.0分)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德育主体的是
A
德育方法
B
教育者
C
德育内容
D
受教育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