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 (2分)

下列有关人生价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个人的能力越强,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B.

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满足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C.

个人的行为动机越高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2.
【单选题】 (2分)

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

A.

社会公德的要求

B.

家庭美德的要求

C.

职业道德的要求

D.

环境道德的要求

3.
【单选题】 (2分)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下符合家庭美德的选项有

A.

“博施济众”

B.

“为善最乐”

C.

“君子成人之交”

D.

“远亲不如近邻”

4.
【单选题】 (2分)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

守法

B.

立法

C.

学法

D.

司法

5.
【单选题】 (2分)

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其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是:

A.

法律规范

B.

纪律规范

C.

宗教规范

D.

道德规范

6.
【单选题】 (2分)

古圣贤认为,人禽之别主要就在于:

A.

有精神追求

B.

使用工具

C.

直立行走

D.

言说

7.
【单选题】 (2分)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体现中华民族哪一种精神?

A.

自强不息

B.

仁爱

C.

团结统一

D.

宽容

8.
【单选题】 (2分)

我国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

2月4日

B.

11月1日

C.

12月4日

D.

1月1日

9.
【单选题】 (2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体现了( )的重要性。

A.

严格执法

B.

全民守法

C.

科学立法

D.

公正司法

10.
【单选题】 (2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

A.

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它是与人类历史文化相契合的

C.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11.
【单选题】 (2分)

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B.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C.

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

D.

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12.
【单选题】 (2分)

( )是兴国强国之魂。

A.

民族精神

B.

当代精神

C.

西方精神

D.

中国精神

13.
【单选题】 (2分)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信仰

14.
【单选题】 (2分)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曾子也要求我们:“吾日三省吾身”。这说明人要重视:

A.

品德修养

B.

生命的价值

C.

认识自己

D.

生活的意义

15.
【单选题】 (2分)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

B.

社会关系的形成

C.

社会文化的形成

D.

社会舆论的形成

16.
【单选题】 (2分)

大学生要确立成才目标,其中作为人才素质灵魂的是

A.

B.

C.

D.

17.
【单选题】 (2分)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

A.

2018年3月

B.

2017年3月

C.

2016年3月

D.

2019年3月

18.
【单选题】 (2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是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价值目标。

A.

和谐

B.

文明

C.

富强

D.

民主

19.
【单选题】 (2分)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

A.

实用主义为原则

B.

享乐主义为原则

C.

集体主义为原则

D.

爱国主义为原则

20.
【单选题】 (2分)

王伯勋曾经说过:“检查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看他给了人类什么。”由此说明,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

A.

道德理想

B.

生活理想

C.

社会理想

D.

个人理想

21
【多选题】 (2分)

司法的主要原则有:

 A.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B.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司法公正

 D.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E.

诚实信用

22
【多选题】 (2分)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新表现:

 A.

抗“非典”精神

 B.

北京“奥运“精神

 C.

愚公精神

 D.

抗震救灾精神

23
【多选题】 (2分)

根据人们的生活领域,理想可以分为:

 A.

职业理想

 B.

道德理想

 C.

社会政治理想

 D.

生活理想

24
【多选题】 (2分)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性表达,体现了在一定历史时期( ) 的总结。

 A.

社会风尚

 B.

精神风貌

 C.

思想观念

 D.

心理倾向

 E.

价值取向

25
【多选题】 (2分)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下列哪些形式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传统习俗

 B.

公义胜私欲

 C.

谦敬礼让

 D.

内心信念

 E.

社会舆论

26
【多选题】 (2分)

歌德说过:"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说明:

 A.

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第一位的

 C.

个人为社会做贡献也是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

 D.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既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又体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

 E.

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应当是第一位的

27
【多选题】 (2分)

社会公德涵盖了:

 A.

人与社会的关系

 B.

人与宇宙的关系

 C.

人与人的关系

 D.

人与自然的关系

28
【多选题】 (2分)

理想和信念是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概念,以下关于二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

 B.

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C.

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D.

信念是理想的前提

 E.

理想与信念不相干

29
【多选题】 (2分)

确立和践行正确的理想信念离不开:

 A.

读书学习

 B.

亲身实践

 C.

好高骛远

 D.

痴心妄想

30
【多选题】 (2分)

中国精神基本内容包括 :

 A.

时代精神

 B.

开拓精神

 C.

革命精神

 D.

西方精神

 E.

民族精神

31
【多选题】 (2分)

法治思维主要包括( )等内容。

 A.

法律至上

 B.

权力制约

 C.

正当程序

 D.

公平正义

 E.

权利保障

32
【多选题】 (2分)

下列关于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

 B.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C.

法律的内容总是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D.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E.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33
【多选题】 (2分)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A.

凝聚精神力量

 B.

坚持利己主义

 C.

依法治国

 D.

引领道德风尚

 E.

弘扬共同理想

34
【多选题】 (2分)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人生价值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E.

人生的生活水平

35
【多选题】 (2分)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

 A.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B.

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

社会理想应服从个人理想

 D.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升华

 E.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互排斥

36
【多选题】 (2分)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必须树立以下正确的观念:

 A.

正确的生死观与荣辱观

 B.

正确的幸福观

 C.

正确的苦乐观

 D.

正确的得失观

 E.

正确的顺逆观

37
【多选题】 (2分)

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            )具有重要意义。

 A.

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构建完美的制度社会

38
【多选题】 (2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有

 A.

团结统一

 B.

自强不息

 C.

爱岗敬业

 D.

爱好和平

 E.

勤劳勇敢

39
【多选题】 (2分)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是指:

 A.

有纪律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理想

40
【多选题】 (2分)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E.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第2部分
  • 总题数: 20
41
【判断题】 (1分)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

 A.
 B.
42
【判断题】 (1分)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A.
 B.
43
【判断题】 (1分)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
 B.
44
【判断题】 (1分)

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A.
 B.
45
【判断题】 (1分)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A.
 B.
46
【判断题】 (1分)

法律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
 B.
47
【判断题】 (1分)

法治必有法,有法等于就是法治。

 A.
 B.
48
【判断题】 (1分)

个人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A.
 B.
49
【判断题】 (1分)

当代大学生应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A.
 B.
50
【判断题】 (1分)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能否实现理想的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A.
 B.
51
【判断题】 (1分)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即可。

 A.
 B.
52
【判断题】 (1分)

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

 A.
 B.
53
【判断题】 (1分)

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A.
 B.
54
【判断题】 (1分)

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

 A.
 B.
55
【判断题】 (1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A.
 B.
56
【判断题】 (1分)

法治之精神在于适用于大多数社会个体。

 A.
 B.
57
【判断题】 (1分)

大学生要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不断引领社会风尚,提升道德品质。

 A.
 B.
58
【判断题】 (1分)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A.
 B.
59
【判断题】 (1分)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应该全部抛弃。

 A.
 B.
60
【判断题】 (1分)

拜金主义具有促使人进步的作用,不会误导当代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B.
  • 第3部分
  • 总题数: 2
61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 (10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中国法治建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中国法治不断变革、日趋完善和持续发展的光辉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走上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光辉历史。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战略判断,不仅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而且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实践发展方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征程。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其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                 )、(                    )、(                      ) 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2.0分】
 A.

民主制度

 B.

政治制度

 C.

社会秩序

 D.

经济制度

【2】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

【2.0分】
 A.

依法维护政治利益

 B.

依法维护经济利益

 C.

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D.

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3】

为什么说宪法法律强,则法治强、国家强;宪法法律弱,则法治弱、国家弱?

【2.0分】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

 D.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4】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                       )的法律治理国家。

【2.0分】

A.

遵循个别人意志

B.

符合所有人期望

C.

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

D.

有利于和平稳定

【5】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成立中央(                      )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2.0分】

A.

全国依法治国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创新依法治国

D.

基本依法治国

62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 (10分)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底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往,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诚信只会吃亏”的观点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信条。“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种现象已波及了中学校园。近些年来,有关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欺骗老师、家长、同学之事随处可见,甚至开家长会雇个人冒充家长开会。

【1】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以下和诚信无关的说法是:

【2.0分】

A.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B.

小信诚则大信立

C.

民无信不立。

D.

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分】

A.

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B.

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C.

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准则

D.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诚信只会吃亏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分】

A.

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低。

B.

市场经济的发达与否,与诚信无关。

C.

市场经济的发达只有诚信决定。

D.

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4】
处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2.0分】

A.

诚信

B.

个人主义

C.

平等

D.

互助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0分】
 A.

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支撑。

 B.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

 C.

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D.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