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量:40满分:100.0

一.单选题(共20题,50.0分)

1.(单选题,2.5分)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

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

降低其生产成本

C

扩大了贸易逆差

D

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单选题,2.5分)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单选题,2.5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

国有垄断资本

B

资产阶级国家

C

私人垄断资本

D

资本输出

4.(单选题,2.5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

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5.(单选题,2.5分)2.唯物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6.(单选题,2.5分)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A

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

金融风险加大

D

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7.(单选题,2.5分)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8.(单选题,2.5分)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动成为商品

B

动力成为商品

C

动者有人生自由

D

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资料

9.(单选题,2.5分)

实践的中介是()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0.(单选题,2.5分)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B

两种不同的选择

C

两条不同的道路

D

两种不同的理想

11.(单选题,2.5分)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2.(单选题,2.5分)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

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

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

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13.(单选题,2.5分)2.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哲学是()。

A

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B

决定一切具体科学的科学

C

所有科学的知识基础

D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单选题,2.5分)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5.(单选题,2.5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

实现人权

D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16.(单选题,2.5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7.(单选题,2.5分)1.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家庭关系

D

宗教关系

18.(单选题,2.5分)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A

体劳动为尺度

B

单劳动为尺度

C

杂劳动为尺度

D

别劳动为尺度

19.(单选题,2.5分)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A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B

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

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

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

20.(单选题,2.5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二.多选题(共20题,50.0分)

21.(多选题,2.5分)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2.(多选题,2.5分)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别劳动

B

会劳动

C

体劳动

D

象劳动

23.(多选题,2.5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B

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

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

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24.(多选题,2.5分)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5.(多选题,2.5分)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包括哪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多选题,2.5分)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

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7.(多选题,2.5分)

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A

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

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8.(多选题,2.5分)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9.(多选题,2.5分)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

古为今用方针

B

历史分析方法

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

阶级分析方法

30.(多选题,2.5分)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31.(多选题,2.5分)

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

A

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

B

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C

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

D

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32.(多选题,2.5分)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

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

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3.(多选题,2.5分)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34.(多选题,2.5分)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35.(多选题,2.5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

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

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

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

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6.(多选题,2.5分)

以下属于联系的特点有()

A

条件性

B

多样性

C

客观性

D

普遍性

37.(多选题,2.5分)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实行部分国有化

C

实行职工持股

D

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38.(多选题,2.5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39.(多选题,2.5分)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0.(多选题,2.5分)

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

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