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1分)
法家的政治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帝国时期把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是:( )
A.商鞅
B.李斯
C.吕不韦
D.韩非
2.【单选题】 (1分)
一个人的身体有了如下症状: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这个人适合吃下列哪一类食物:
A.柿子
B.辣椒
C.梨
D.生姜
3.【单选题】 (1分)
佛教说人有善根。先秦诸子有一种说法与之接近,这种说法是:
A.仁义礼智根于心√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性相近,习相远
D.性无善无不善
4.【单选题】 (1分)
在易学中,有一组术语叫“经卦”和“别卦”。“经卦”共有:
A.八卦
B.六十四卦
C.十六卦
D.四卦
5.【单选题】 (1分)
按照佛教戒律,信徒必须恪守五戒。下列哪一种情形不属于五戒:
A.不持金钱
B.不饮酒
C.不妄语
D.不杀生
6.【单选题】 (1分)
佛教有六尘、六门、六识之说。所谓“六尘”不包括:
A.色
B.意
C.味
D.法
7.【单选题】 (1分)
法家很少讨论人性问题。他们的看法是:
A.人性无善无恶
B.人性恶
C.人性善
D.生之谓性
8.【单选题】 (1分)
同曹伯韩的《国学常识》相比,钱穆《国学概论》的主要特色是:
A.具有现代学术分科特色
B.具有传统四部之学架构
C.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
D.既有四部之学架构,也有现代学术分科特色
9.【单选题】 (1分)
在战国时代,墨家学说代表着社会下层的愿望。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墨家的思想:
A.贵族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B.亲人去世之后应该薄葬
C.要像大禹那样辛勤工作
D.爱自己的父母胜过别人父母
10.【单选题】 (1分)
《庄子·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奉行“三无”主义,是因为在他看来:
A.名誉是人生的荣耀
B.功劳是人生的资本
C.功名是修行的障碍
D.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11.【单选题】 (1分)
东汉晚期,下层百姓纷纷加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下面哪一种情形与信徒的诉求相近:
A.治病救命
B.聚众闹事
C.准备起义
D.助人为乐
12.【单选题】 (1分)
阴阳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依照这一学说,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
B.人们用阴阳学说指导养生
C.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结构
D.人们用阴阳学说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13.【单选题】 (1分)
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
A.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牢记历史
B.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以便传承历史
C.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D.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国家政治需要服务
14.【单选题】 (1分)
唯识学有“五蕴”学说,其中包括“行蕴”,它表示人的:( )
A.联想
B.反应
C.记忆
D.感觉
15.【单选题】 (1分)
《道德经》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最接近这句话的选项是:( )
A.武士不武
B.武士不怒
C.逍遥无为
D.武士不争
16.【单选题】 (1分)
《道德经》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告诫人们:( )
A.莫花言巧语
B.忠言逆耳
C.人言不可信
D.良药苦口
17.【单选题】 (1分)
佛教信徒有出家的,有居家的。居家的男女信徒被统称为:( )
A.道士
B.优婆塞
C.优婆夷
D.居士
18.【单选题】 (1分)
白居易作诗一首:“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 这里所说的“山中期”是指:
A.建功立业
B.隐遁山林
C.高官厚禄
D.炼丹服丹
19.【单选题】 (1分)
《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里所说的“真知”是:
A.客观性的知识
B.有价值的知识
C.悟道后的知识
D.科学性的知识
20.【单选题】 (1分)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产物,下面哪一种思想与它无关:
A.人体是由肉体和精神两种要素构成
B.人体生病是因为守卫体内特定器官的神灵离开
C.人体生病是由于没有注意养生保健
D.人体生病是因为人做了错事,是神灵对人的惩罚
21.【单选题】 (1分)
在汉代,无论是皇帝的诏书还是大臣的奏章,经常引经据典,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表明自己的主张言而有据符合圣道
B.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行文习惯
C.申明国家的指导思想
D.炫耀自己的文学素养
22.【单选题】 (1分)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作《断酒肉文》,规定出家僧尼不得食肉。这位皇帝是:
A.北魏太祖
B.汉明帝
C.唐宪宗
D.梁武帝
23.【单选题】 (1分)
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文化。”请判断:
A.不对,儒家文化不限于四书五经
B.不对,法家文化也属于中国文化
C.不对,中国文化涉及诸多方面
D.对,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文化
24.【单选题】 (1分)
《庄子》记载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里所谓的“真知”是指:
A.经验知识
B.客观知识
C.直觉知识
D.科学知识
25.【单选题】 (1分)
从内容来看,《尚书》是一部:
A.诗歌总集
B.上古时代档案文献汇编
C.关于士阶层礼节的文献
D.卜筮之书
26.【单选题】 (1分)
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
A.以古代社会思潮为脉络的形式
B.兼顾四部之学与现代学术分科的形式
C.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
D.以四部之学为框架的形式
27.【单选题】 (1分)
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下列哪句话不合此意:( )
A.臣道符合天意
B.帝王生身有命
C.三纲五常不合天意
D.孝道反映天意
28.【单选题】 (1分)
《庄子》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在上述史料中,“道”最符合下述哪一项:
A.“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微观元素
B.“道”是宇宙的根本哲学
C.“道”是人生的准则
D.“道”是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
29.【单选题】 (1分)
“木火土金水”这一陈述顺序,所表达的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相克
B.相反
C.相生
D.并列
30.【单选题】 (1分)
中国古代文献中讲述了一个“螳螂捕蝉,麻雀在后”的故事。直接记载这个故事的文献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史记》
D.《庄子》
31.【单选题】 (1分)
人们通常把一心为人归之于道德主义,把一心为己归之于功利主义。在先秦诸子中,道德主义的代表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32.【单选题】 (1分)
庄子说“马非马”,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下述哪一个判断最具学术性?
A.二者文字有别,内容一致,都属于诡辩
B.二者文字有别,内容一致,都属于哲学
C.二者内容不同,庄子讲修道,公孙讲逻辑
D.二者内容不同,但都有诡辩的性质
33.【单选题】 (1分)
在汉代,如果经师们对于经典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谁有最终裁定权?
A.无人拥有最终裁定权
B.博士官
C.皇帝
D.太常
34.【单选题】 (1分)
中华医学注重保健养生,即“治未病”。下述哪一项不符合中华医学的养生理论?
A.治疗为主
B.调养脾胃
C.形神共养
D.保精护肾
35.【单选题】 (1分)
兼爱与仁爱,二者有同异。二者之异在于:
A.爱的对象不同
B.爱的目的不同
C.爱的主体不同
D.爱的程度不同
36.【单选题】 (1分)
《庄子》书中描述了“真人”、“至人”和“神人”,与这些人的行为相反的一个选项是:
A.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B.不为世间琐事动心,不居功,不悔过
C.不为活着而高兴,不为死亡而苦恼,忽然而生,倏忽而死
D.为亲人和朋友的去世而痛苦万分
37.【单选题】 (1分)
战国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政治论,他的这一学说
A.以阴阳相克为理论依据
B.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
C.以阴阳相生为理论依据
D.以五行相生为理论依据
38.【单选题】 (1分)
《道德经》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最切近这段话的选项是:( )
A.不相往来
B.不求豪宅
C.小国寡民
D.不求美食
39.【单选题】 (1分)
墨家反对战争,主张“非攻”。与此对立的一家是:
A.兵家
B.儒家
C.名家
D.法家
40.【单选题】 (1分)
在社会生活中,有人怕冷,有人怕热。对于怕热的人来说,下面哪一种水果相对来说尽量少吃:( )
A.鸭梨
B.香蕉
C.苹果
D.橘子
41.【单选题】 (1分)
下面几个选项,哪一个选项最不符合实际:( )
A.儒家学说保守
B.道家学说保守
C.法家学说保守
D.墨家学说保守
42.【单选题】 (1分)
在中国古代,佛教僧人有不同的称呼。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对佛教僧人的称呼:( )
A.和尚
B.沙门
C.仙人
D.比丘
43.【单选题】 (1分)
战国时期流行一句谚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的是:
A.墨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4.【单选题】 (1分)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周公
D.尧舜
45.【单选题】 (1分)
《庄子·知北游》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叫东郭子的人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的意思是:
A.“道”没有实体
B.“道”为万物之本
C.“道”是虚无的
D.“道”无法言说
46.【单选题】 (1分)
《太平经》中说:“无离舍宅及城郭,骨节相连为阡陌,筋主欲生坚城郭,脉主往来为骨络,肉在皮内为脉衣,神在中守司人善恶。”根据这段诗文,人们相信自己的生命:
A.由肉体和精神共同构成
B.由肉体构成
C.由肉体和骨骼共同构成
D.由骨骼构成
47.【单选题】 (1分)
唯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心所有法”紧密相关。下列哪一项与“心所有法”无关:
A.嗔
B.惭
C.愧
D.命根
48.【单选题】 (1分)
欧洲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物自体”学说。早在二千年前,提出类似概念的中华先贤是哪一位: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49.【单选题】 (1分)
《庄子》书中提到的修心之术,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修虚养静
B.克制欲望
C.抱一守一
D.修身齐家
50.【单选题】 (1分)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流派之一。下面哪一种修行方法是净土宗的特色:
A.口诵佛号
B.守戒
C.忏悔
D.修禅定
第2部分总题数: 10
51
【多选题】 (3分)
先秦诸子中,哪两家讲爱:( )
A.墨家
B.儒家
C.杨朱学派
D.法家
52
【多选题】 (3分)
《韩非子·主道》说:“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一个人立了功,没有关系未必受奖赏
B.一个人立了功,无论是谁都应受奖赏
C.一个人有了罪过,无论是谁都应被惩罚
D.一个人有了罪过,关系亲近就尽量关照
53
【多选题】 (3分)
阅读下列诗词,分析哪些诗词与杨朱的思想比较接近:
A.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多选题】 (3分)
法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下列哪些是法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A.反对不义的战争
B.强调人的逐利性
C.注重法律约束
D.讲究礼乐制度
55
【多选题】 (3分)
净土宗有“西方三圣”之说。下列哪两项不属于“西方三圣”:
A.观世音
B.弥勒佛
C.释迦牟尼
D.阿弥陀佛
56
【多选题】 (3分)
先秦儒家主张政府应该实施仁政,所谓“仁政”是指哪两项论体系。( )
A.为政以德,在政治中先德后刑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官员应该成为道德楷模和表率
57
【多选题】 (3分)
下列哪两项陈述是正确的:
A.经是一个学派最重要的文献
B.经是全部儒家经典
C.很多学派都有自己的经
D.只有儒家的经典才能称为经
58
【多选题】 (3分)
儒家经学对于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择其中妥当的两项:
A.对社会道德没有影响
B.引导了社会道德
C.败坏了社会道德
D.促进了社会的孝道
59
【多选题】 (3分)
《道德经》讲“德”,所谓的“德”涉及哪两项内容:
A.嫉恶如仇
B.慈悲为怀
C.善恶不分
D.是非不辨
60
【多选题】 (3分)
张角传播太平道给信徒治病。太平道治病的手段包括哪两项
A.符水咒说
B.跪拜首过
C.金丹大药
D.修身养性
第3部分总题数: 2
61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 (10分)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戮〕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法仪》)
【1】
根据上述资料所说,古代的圣王:
【2.5分】
A.不利百姓
B.信奉鬼神
C.不信鬼神
D.利于百姓
【2】
根据上述资料,墨子认为在古代暴王当政的时代:
【2.5分】
A.人民相恶
B.不信鬼神
C.社会安宁
D.神灵不佑
【3】
根据上述资料,墨家推崇的古代圣王包括:
【2.5分】
A.商汤王
B.周厉王
C.周武王
D.周文王
【4】
阅读上述资料,其中心思想是:
【2.5分】
A.兼恶天下得善报
B.兼爱天下得善报
C.上天奖善罚恶
D.天意并不可信
62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 (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至〕九万里而南为?’……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智〕不及大知〔智〕,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庄子·逍遥游》)
【1】
在上述资料中,“之二虫”是指:
【2.5分】
A.鱼和鲲
B.鸟和鹏
C.菌和蟪蛄
D.蜩和学鸠
【2】
在上述资料中,蜩讥笑的是:
【2.5分】
A.学鸠
B.蟪蛄
C.鲲鱼
D.鹏鸟
【3】
在上述资料中,有“小年”、“大年”之说。所谓的“大年”是指:
【2.5分】
A.大椿
B.冥灵
C.朝菌
D.蟪蛄
【4】
阅读上述资料,其中心思想是:
【2.5分】
A.小智无法理解大智
B.动物能力各不相同
C.蜩和学鸠目光短浅
D.人的胸怀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