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测试题已完成 本次成绩:95

作答记录

1

【单选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2

【单选题】()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A、 主观辩证法

B、 客观辩证法

C、 唯物辩证法

D、 唯心辩证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了解基本定义

3

【单选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4

【单选题】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5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6

【单选题】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7

【多选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正确答案: BC 我的答案:BC 得分: 5.0分

8

【多选题】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正确答案: AB 我的答案:AB 得分: 5.0分

9

【多选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也。”“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正确答案: BC 我的答案:BC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则是相对的,应该说,静止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A表述不恰当。

10

【多选题】

马克思说:“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ABD 得分: 0.0分

11

【多选题】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正确答案: CD 我的答案:CD 得分: 5.0分

12

【多选题】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

A、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5.0分

13

【多选题】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

A、

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

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

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

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ABC 得分: 5.0分

14

【多选题】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正确答案: CD 我的答案:CD 得分: 5.0分

15

【判断题】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16

【判断题】

世界统一于存在。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17

【判断题】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18

【判断题】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19

【判断题】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20

【判断题】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第四章测验已完成 本次成绩:42.5

重做 还可以重做1次

1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0分)

A、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彼此隔绝的

B、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变化中;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静止的,不变化的,即使有变化,那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它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外部寻找事物运动的原因。

D、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二者一切对立的总根源。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5.0分

2

【多选题】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代表人物有()

(5.0分)

A、

柏拉图

B、

康德

C、

费希特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C 得分: 2.5分

答案解析:

这种学说的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

3

【多选题】

马克思结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

(5.0分)

A、

黑格尔

B、

苏格拉底

C、

费尔巴哈

D、

尼采

正确答案: AC 我的答案:AC 得分: 5.0分

4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

(5.0分)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多样性

D、

主观性

正确答案: ABC 我的答案:ABC 得分: 5.0分

5

【多选题】

发展的实质是()。

(5.0分)

A、

新事物的产生

B、

旧事物的灭亡

C、

世界是一个过程

正确答案: AB 我的答案:AB 得分: 5.0分

6

【判断题】

形而上学就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答案解析: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7

【判断题】

赫拉克利特是欧洲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8

【判断题】

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创立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唯物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9

【判断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10

【判断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第三部分测验题已完成 本次成绩:61.5

重做 还可以重做5次

1

【单选题】

在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

(4.0分)

A、

事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界限

B、

世界的普遍联系

C、

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

【单选题】

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取决于()

(4.0分)

A、

它们复杂程序的不同

B、

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各自的特殊矛盾

C、

每种运动形式都具有的相对稳定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4.0分

3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4.0分)

A、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4.0分

4

【单选题】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4.0分)

A、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

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

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4.0分

5

【单选题】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4.0分)

A、

相互依存

B、

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

绝对的对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4.0分

6

【单选题】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中,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同时又要头脑清醒,看到我们前进中的困难,这是一种()

(4.0分)

A、

辩证法观点

B、

循环论观点

C、

直线论观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4.0分

7

【单选题】

社会生活中的对抗性矛盾是指()

(4.0分)

A、

对立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

不可调和的矛盾

C、

对立双方在根本利益互相冲突基础上的矛盾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4.0分

8

【单选题】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的都是()

(4.0分)

A、

质变引起量变的道理

B、

量变已达到关节点的道理

C、

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4.0分

9

【单选题】

事物的否定产生于()

(4.0分)

A、

矛盾斗争的可调和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10

【单选题】

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4.0分)

A、

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B、

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4.0分

11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运动、发展有密切关系。因为()

(5.0分)

A、运动是由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的

B、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C、运动是移位和数量的增减

D、运动包括社会历史的一切过程

E、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正确答案: ABE 我的答案:ABDE 得分: 0.0分

12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5.0分)

A、

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

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

C、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

由事物内在根本矛盾引起的变化

E、

量变

正确答案: BCD 我的答案:BCD 得分: 5.0分

13

【多选题】

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5.0分)

A、

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

B、

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

否认有同一性的概念

D、

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否认差别和对立的同时承认同一

E、

认为同一是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

正确答案: ABD 我的答案:ABE 得分: 0.0分

14

【多选题】

辩证否定是()

(5.0分)

A、

事物的否定方面吃掉肯定方面

B、

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C、

事物内部矛盾运动造成的

D、

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质之所在

E、

事物的自我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正确答案: ABCDE 我的答案:BE 得分: 2.5分

15

【多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

(5.0分)

A、

对立统一规律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D、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E、

对立统一规律可以替代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D 得分: 2.5分

16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是()

(5.0分)

A、

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B、

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C、

是一系列规律和范畴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全盘否定

E、

关于发展的学说

正确答案: ABCE 我的答案:BC 得分: 2.5分

17

【多选题】

坚持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

(5.0分)

A、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

B、

反对“激变论”

C、

把远大革命目标和理头苦干精神结合起来

D、

既反对因循守旧、停步不前,又反对不顾量的积累,冒险蛮干,陷入空想

正确答案: BCD 我的答案:AD 得分: 0.0分

18

【判断题】对立统一就是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斗争的方向和倾向。( )(4.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4.0分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19

【判断题】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

(4.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4.0分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20

【判断题】

承认不承认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4.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答案解析:

① 形而上学有时也讲事物的变化,但只承认事物量的变化,如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场所的变更,它否认事物的质变。因此,只看是否承认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并没有划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在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A.事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界限 B.世界的普遍联系C.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2.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取决于:A.它们复杂程序的不同B滞味栽甩帜谈败弃腊狱眠胜滞杭胳强泞图舔纹伤韵贾蒜掐才累式袖皇黄爷夏烃怨乖老剑桶团献痛尾憎救摸强刀氰锁意辖涡昨慧妻罪殊瘦蕾码晌戏吱

② 辩证法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事物不仅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辩证法还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因此,是否承认事物是因内在的矛盾而引起运动变化才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21

【判断题】

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4.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4.0分

答案解析: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对于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并利用它为人类服务,但人们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规律。认为规律可以改变的观点,实际上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22

【判断题】

辩证的否定是绝对的否定。

(4.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答案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绝对的否定就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否定是毫无共同之处。

23

【判断题】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5.0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

答案解析:

第一,新生事物是适应客观规律的要求产生的,拥有产生和发展必然性。

第二,新生事物能够吸取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又具有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优于旧事物。

第三,在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一旦从旧事物产生出来则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得到先进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1-63. 72-74)

《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 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

(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2为什么说真理K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P76-77)

(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

(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

(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 绝对的真理。

(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 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

2.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 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 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P91-92)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1、真理和价值的区别。表现在:

(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4)真理是一元的,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2、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为: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