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测验
1单选(4分)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

A.教师行业的专门化过程

B.
由专业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

C.
教师身心成熟过程

D.教师胜任教师职业的过程
2单选(4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不包括

A.
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应变力或教育智慧

B.
提升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境界

C.
形成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D.
提高自己工作待遇

3单选(4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熟手型教师阶段”是指

A.
教龄在入职到工作5年之间

B.
新手与专家之间

C.
教龄15年以上且具有特级教师资格或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

D.
教师职业创造阶段

4单选(4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胜任阶段是指

A.师范教育阶段

B.入职后算起前三年以内

C.
从事教学工作大约三年之后

D.
教学实践经验日益丰富阶段

5单选(4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指

A.
专业学习

B.同行交流

C.
教育实践

D.
工作研究

6单选(4分)
‌波斯纳给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发展公式:“教师成长=实践+( )”

A.
反思

B.
研究

C.教研

D.
课改

7单选(4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A.
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
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8单选(4分)
‌( )是教师圈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A.
课例观摩

B.
师徒制

C.
业务培训

D.
校本教研

9单选(4分)
‌(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常见形式之一。

A.
参加研修

B.课堂观摩

C.
师徒制

D.
工作研究

10单选(4分)
‌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不同时间、不同课堂环境中开展同一节课的授课活动,被称为

A.
同课异构

B.
小课题研究

C.
行动研究

D.
课例研究

11判断(4分)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主、自觉的成长过程。

A.

B.
12判断(4分)
‏教师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发展处于“准教师”阶段。

A.

B.
13判断(4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结果的反思。

A.

B.
14判断(4分)
‌“校本教研”中“校本”的意思是:关注同类其他学校的发展。

A.

B.
15判断(4分)
‎课例”是教师授课中产生的一个相对完整单元或片段。

A.

B.
16多选(8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

A.
专业学习

B.同行交流

C.
教育实践

D.工作研究
17多选(8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是指

A.
准备阶段

B.
新手型教师阶段

C.熟手型教师

D.
专家型教师

18多选(8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A.
校本教研

B.师徒制

C.课例研究

D.
经验积累

19多选(8分)
‎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具体思路是

A.
教师成为研究者

B.尊重实践成师的规律

C.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D.以产出理论成果为目的
20多选(8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规律有

A.
教师主体规律

B.
内外互动规律

C.
知识经验共生规律、持续终生规律

D.
多元发展规律

1单选(4分)
‍( )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A.
关爱学生

B.
教书育人

C.
爱国守法

D.
爱岗敬业

2单选(4分)
‏教师一旦出现师德失范行为,所受的关注、批评也往往胜于其他职业。这体现了哪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A.
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B.
境界的高层次性

C.
意识的高度自觉性

D.
教师行为影响的深远性

3单选(4分)
‍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4单选(4分)
‌王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面对同事的质疑,王老师说:“这不过是一本校本教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王老师的做法

A.
合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

B.
合理,精力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

C.
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D.
不合理,违背了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

5单选(4分)
‏在教育实践中,科学地教书育人所具体体现的方面不包括下列哪一点?

A.
因材施教

B.
诲人不倦

C.
以身作则

D.
循循善诱

6单选(4分)
​季羡林先生活到老,学到老,96岁高龄仍任教北大,身居病榻之时,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为人所敬仰。这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A.
爱国守法

B.
教书育人

C.
终身学习

D.
为人师表

7单选(4分)
‌张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班主任的工作以后,没有按照以往经验制定一些班级行为规范,而是利用很长一段时间向上一任班主任、科任老师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张老师的做法

A.
不可行,张老师可以按照以往经验来管理新班级

B.
可行,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C.
可行,体现了张老师尊重同事

D.
不可行,张老师应立即规范班级学生行为

8单选(4分)
‏关于班主任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B.
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该连续一学期以上

C.
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

D.
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该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校方方可聘用

9单选(4分)
‏班级里有名同学经常欺负其他学生,今天这名同学又把一个女生弄哭了,段老师走过去,对欺负人的同学说:“你要是我家孩子,我就直接拍死你!”段老师的行为

A.
不合理,应当先了解事情的经过

B.
不合理,毕竟这名同学不是他的孩子

C.
合理,因为批评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D.
合理,因为有些孩子不管没办法

10单选(4分)
‌李老师正在上课,王亮、张宏两位同学却在讲话,于是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们起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王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张宏为“破铜锣”。李老师还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直至下课。李老师的行为

A.
错误,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B.
错误,有违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规范

C.
正确,“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D.
错误,可以对学生罚站,但是给学生起绰号就不对了

11多选(8分)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

A.
复杂性、创造性

B.
示范性、集体性

 

C.
个体性与协作性

D.
长效性与隐效性

 

12多选(8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的修订原则有


A.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
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C.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D.
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13多选(8分)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颁布的意义不包括

A.
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B.
班主任工作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C.
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所需

 

D.
提高班主任社会地位的要求

 

14多选(8分)
‌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有


A.
强制要求与温情劝告相结合

B.
关爱学生与教育惩罚相结合

C.
乐于奉献与维护权利相结合

D.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相结合

15多选(8分)
​教师在使用惩罚时的要求是

A.
教师要做到惩罚得公正;

B.
惩罚要针对学生的过错行为,而不是学生本人,应该以不伤害学生的人格为底线;

C.
教师要注意惩罚应适度、适量;

D.
教师在使用惩罚后应该继续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和关爱学生。

 

16判断(4分)
‍道德不仅靠外在的强制力量形成,而且依靠个体的意识或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习俗等形成。

A.

B.
17判断(4分)
‏有人建议李老师对违纪同学进行罚款,李老师拒绝了建议,体现了李老师乐于奉献。

A.

B.
18判断(4分)
‎因材施教是我国主导的教育方向。

A.

B.
19判断(4分)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喜欢模仿,有的学生还把教师看作他们的偶像。在他们心中,教师的言行总是对的,以至于教师做什么,他们也跟着做什么。据此,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做到关爱学生。

A.

B.
20判断(4分)
‌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定期对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加强对其的班主任培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