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判断题】 (2分)
清代台湾输往大陆的货物以粮食、砂糖等农产品为主。
A.对
B.错
2
【判断题】 (2分)
朱印船贸易属于日本。
A.错
B.对
3
【判断题】 (2分)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国策。
A.错
B.对
4
【判断题】 (2分)
台湾府的设立在清代康熙年间。
A.错
B.对
5
【判断题】 (2分)
《马来纪年》记录了中国公主汉丽宝远嫁马六甲苏丹的历史事实。
A.错
B.对
6
【判断题】 (2分)
海上保险的历史远比陆上保险悠久。
A.错
B.对
7
【判断题】 (2分)
官本船制度是宋代重要的海洋贸易管理制度。
A.错
B.对
8
【判断题】 (2分)
妈祖的原型是一位地位尊贵的中年女性。
A.错
B.对
9
【判断题】 (2分)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朝贡贸易活动,经济利益不是其首要目的。
A.错
B.对
10
【判断题】 (2分)
侨批指的是华侨华人通过官方邮政系统寄往家乡的书信和汇款。
A.错
B.对
11
【判断题】 (2分)
明代初年制定海禁政策是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A.错
B.对
12
【判断题】 (2分)
“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阶段。
A.对
B.错
13
【判断题】 (2分)
由于侨汇的特殊性,私人经营的侨批局在1949年之后仍保留。
A.错
B.对
14
【判断题】 (2分)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A.对
B.错
15
【判断题】 (2分)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中国人首先提出。
A.错
B.对
16
【判断题】 (2分)
工业革命中,咖啡与糖成为英国产业工人的经典饮食搭配。
A.对
B.错
17
【判断题】 (2分)
中华文明提供了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的不同典范。
A.错
B.对
18
【判断题】 (2分)
“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日本人首先提出。
A.对
B.错
19
【判断题】 (2分)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属于中古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A.对
B.错
20
【判断题】 (2分)
针路簿《闽人三十六姓针本》记载的内容是福建至琉球的移民家谱。
A.错
B.对
21
【判断题】 (2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基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
A.对
B.错
22
【判断题】 (2分)
郑和下西洋带来了明代海洋贸易的快速发展。
A.错
B.对
23
【判断题】 (2分)
国际上对中国应管辖的海域面积不存在争议。
A.错
B.对
24
【判断题】 (2分)
清代闽台对渡中,所有民间船只均可以自由往来于两岸。
A.对
B.错
25
【判断题】 (2分)
嘉靖年间是明代海禁政策最严厉的时期之一。
A.错
B.对
26
【判断题】 (2分)
唐代市舶使最重要的职能是管理外国商人进行交易的市场。
A.错
B.对
27
【判断题】 (2分)
“万里茶道”指的是清代由武夷山出发通往印度半岛的茶道。
A.错
B.对
28
【判断题】 (2分)
台湾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加大了打压当地郑成功信仰的力度。
A.对
B.错
29
【判断题】 (2分)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航海活动开辟了全新的路线。
A.错
B.对
30
【判断题】 (2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伙伴仅限于东盟。
A.对
B.错
31
【判断题】 (2分)
三山论学之后,士大夫对传教士艾儒略介绍的西方观点形成了统一的接受意见。
A.错
B.对
32
【判断题】 (2分)
中华文明中的各次文明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质。
A.错
B.对
33
【判断题】 (2分)
美洲和日本是明朝白银的主要输入地。
A.对
B.错
34
【判断题】 (2分)
王景弘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重要人员。
A.对
B.错
35
【判断题】 (2分)
清代华人劳工阶层前往南洋,主要在橡胶园和锡矿工作。
A.对
B.错
36
【判断题】 (2分)
《瀛涯胜览》是记录了郑和下西洋过程的重要文献。
A.错
B.对
37
【判断题】 (2分)
华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主要在明清时期。
A.错
B.对
38
【判断题】 (2分)
宋代理学对商业逐利活动持否定态度。
A.对
B.错
39
【判断题】 (2分)
国家对私人出海贸易的大加鼓励是元代海洋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A.对
B.错
40
【判断题】 (2分)
福船的船型不适于远洋航行。
A.对
B.错
41.
【单选题】 (1分)
每年冬季,中国东南沿海盛行 风,近海沿岸洋流方向由北向南。夏季,印度洋盛行 风,同时我国杭州湾以南东海、南海的沿岸流与外海暖流汇合在一起,自南向北流动。
A.
东北、西北
B.
东北、西南
C.
东南、西北
D.
东南、西南
42.
【单选题】 (1分)
的特征是以陆地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人与自然高度契合、融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受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制约。
A.
农耕文明
B.
后工业文明
C.
后农耕文明
D.
工业文明
43.
【单选题】 (1分)
宋元时期,福建成为了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是两大洲海洋市场网的中心。
A.
甘棠港
B.
刺桐港
C.
厦门港
D.
月港
44.
【单选题】 (1分)
信仰是郑和船队远航的精神动力。
A.
临水夫人
B.
妈祖
C.
通远王
D.
四海龙王
45.
【单选题】 (1分)
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以 和 生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A.
大规模、流水线
B.
小规模、专业化
C.
流水线、分工
D.
分工、专业化
46.
【单选题】 (1分)
1408年,历史上首次在边疆内地设置市舶司,表现出市舶司已变成了 。
A.
海关监管机构
B.
贸易管理部门
C.
物资采购所
D.
外交接待处
47.
【单选题】 (1分)
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其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 海里的线。
A.
12
B.
48
C.
36
D.
24
48.
【单选题】 (1分)
思想家李贽身上体现了中国海洋文明和浓厚的商业传统,其思想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基于对人性的肯定,成为了中国海商精神的代言人。
A.
清代
B.
明代
C.
宋代
D.
元代
49.
【单选题】 (1分)
17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 航线,之后又开辟了直达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航线。
A.
直布罗陀
B.
好望角
C.
苏伊士
D.
巴拿马
50.
【单选题】 (1分)
福建 、 、 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A.
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贸易的兴盛
B.
自然条件的优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贸易的兴盛
C.
自然条件的优越、海神信仰的坚定、海洋贸易的兴盛
D.
造船业的发达、海神信仰的坚定、海洋贸易的兴盛
51.
【单选题】 (1分)
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可以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三个部分,第三世界指的是 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A.
达伽马
B.
哥伦布
C.
托勒密
D.
麦哲伦
52.
【单选题】 (1分)
1866年8月19日, 船政局设立,为洋务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
A.
福州
B.
泉州
C.
漳州
D.
厦门
53.
【单选题】 (1分)
水部尚书陈文龙产生于妈祖信仰之后,承担庇护“ ”的职责。
A.
使琉球
B.
使日本
C.
使暹罗
D.
使朝鲜
54.
【单选题】 (1分)
1757年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 一地通商。
A.
福州
B.
广州
C.
宁波
D.
上海
55.
【单选题】 (1分)
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海上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其肇始于唐,完善于宋元,终于清代。
A.
侨批制度
B.
郊行制度
C.
市舶司制度
D.
十三行制度
56.
【单选题】 (1分)
1684年,清政府开通台湾凤山县安平镇鹿耳门与 之间的单口对渡,这是一种具有严格限制的区域性贸易政策。
A.
漳州
B.
泉州
C.
福州
D.
厦门
57.
【单选题】 (1分)
中国东南沿海能成为 最发达的区域与沿海历史以来的海洋文明传统有很深的关系。
A.
宋朝理学
B.
魏晋玄学
C.
明朝儒学
D.
唐朝佛教
58.
【单选题】 (1分)
唐中叶,联接 与 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勃兴,中国东南沿海成为构建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
A.
西太平洋、大西洋
B.
西太平洋、印度洋
C.
西太平洋、北冰洋
D.
印度洋、大西洋
59.
【单选题】 (1分)
福建人是三种不同的族群不断融合的结果:原住民( 、 及其他)、北方迁徙入闽的汉人和海上迁徙而来的其他族群。
A.
南岛语族、亮岛人
B.
南岛语族、疍民
C.
疍民、连家船民
D.
亮岛人、连家船民
60.
【单选题】 (1分)
黑格尔理论对中国学术界造成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形成了 ,一方面加强了对 的认知。
A.
欧洲文化优越论、中华文明一元论
B.
欧洲文化多元论、中华文明一元论
C.
欧洲文化优越论、中华文明多元论
D.
欧洲文化多元论、中华文化落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