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魏昭敬师发生在哪个朝代,所敬之人是()。
A、西汉 张良
B、东汉 郭泰
C、魏晋 桓荣
D、唐 韩愈
2
中国历史上获得最广泛认同的一个价值是?
A、厚德载物
B、仁爱孝悌
C、诚实守信
D、勤俭廉政
3
勤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积累财富
B、积累金钱
C、良好生活
D、以上都不对
4
下列哪句话不是重视整体利益,强调整体至上的体现()。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A、禅宗
B、天台宗
C、日莲宗
D、华严宗
6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出自哪里?
A、《论语》
B、《尚书》
C、《中庸》
D、《礼记》
7
关于墨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B、主张兼爱、非攻等
C、主张爱无差等
D、曾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什么?
A、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B、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C、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D、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
9
对仁爱孝悌概念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真正的爱人不是无原则地满足别人的需要,而是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B、仁爱孝悌不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价值。
C、仁爱孝悌的核心是爱人。爱一个人,意味用一切手段去帮助他,而不仅仅把他当作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
D、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批评的正是拿“孝慈”获取个人利益的那种虚伪。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内在尺度和根本原则是()。
A、社会主义价值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科学发展观
11
关于“和”与“同”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B、“和”是指不同成分的合理配合,“同”是单调的同一。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把和而不同作为了儒家理性人格的基本要求,同时把同而不和作为了批判的对象。
D、晏婴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关于“和同之辩”的代表性观点。
12
下列哪句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基本精神的体现?()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3
要做到以民为本不包括?()
A、走群众路线
B、警惕民粹主义
C、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D、以赢得民心为目的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A、如何对待儒家文化
B、如何统一国家
C、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D、如何与西方做抗争
15
下列哪一句与自强不息无关()。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B、“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16
中国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最早见于哪本书?()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礼记》
17
关于为什么爱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如果政府腐败,我们就可以不爱国。
B、某一个短的时期,国民素质可能相对不高,但不意味着中国人缺乏改进的能力。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人的耐力和潜力都非常强大。
C、要我们爱国,祖国首先必须可爱。
D、如果“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则我们就可以“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
18
《中国哲学史》是哪一位作家所著?
A、冯友兰
B、鲁迅
C、梁启超
D、张立文
19
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
A、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300年
B、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D、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
20
根据“爱国就是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受人尊敬,并为此目标而奋斗。”关于“爱国”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真正的爱国者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也可以打着“为了国家”的旗号,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
B、爱国主义是要为了国家利益牺牲所有的个人利益。
C、爱国意味着爱有差等:爱自己的国家多于爱其他的国家。我们对父母之邦,有特别责任。
D、爱国不应区分国界,爱别人的国家要和爱自己的国家一样。
21
“坚持理论服务实践、古为今用的原则”是()创立的传统文化观。
A、毛泽东
B、胡适
C、鲁迅
D、刘少奇
22
明帝尊师的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A、西汉明帝 桓荣
B、东汉明帝 桓温
C、东汉明帝 桓荣
D、西汉明帝 桓温
23
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的是()。
A、“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
D、“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24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这句话是哪位人物说的?
A、胡适
B、冯友兰
C、鲁迅
D、张立文
25
古巴比伦文明大约何时消亡?()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世纪
26
《大同书》这本著作是哪位人物撰写的?
A、张载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2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判定标准?
A、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B、对大多数人民有影响
C、对所有的人都有影响
D、具有积极作用
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拣选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C、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涵盖、代替马克思主义。
D、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文化,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不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下列哪一位人物所说?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冯桂芬
30
我国的民本思想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
A、商周之际
B、夏朝
C、秦朝
D、春秋时期
31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文明和继承弘扬与转化的关系
A、历史唯物主义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2
对于个人而言,关于如何实践厚德载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自身的道德品质做起,进而扩充到家庭单位。
B、重视良好的家风、家训的传承。比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C、治国平天下的志业,就更体现了“载物”所包含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D、当代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个人的首要目标是创造经济利益。
33
敬业乐群的观念最早出自哪部经典?()
A、《考工记》
B、《礼记》
C、《石头记》
D、《史记》
34
“公正是一切社会制度的第一德行。”这句话是以下哪位人物所说的?
A、罗素
B、胡塞尔
C、韦伯
D、罗尔斯
35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句与柳诒徵所说:“孔子所学,首重者曰成己,曰成人,曰克己,曰修身,曰尽己。”所表达的意思类似。
B、体现了儒家的内圣外王功夫。
C、出自朱子所著经典《大学》。
D、这“八条目”是为达到“三纲领”设计的功夫,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36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分别出自哪部经典?()
A、《孟子》、《尚书》、《论语》
B、《礼记》、《尚书》、《孔子家语》
C、《国语》、《墨子》、《中庸》
D、《大学》、《周易》、《春秋》
37
勤俭廉政和守财奴是什么关系?()
A、勤俭廉政和守财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勤俭廉政包含了守财奴的内涵
C、勤俭廉政是守财奴的一种
D、勤俭廉政与守财奴目的不同
38
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一阶段文化萌芽阶段文化特点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传统文化完成从“神本”向“人本”的过渡
B、出现“德”、“孝”等理念
C、主要特征、基本精神还需要在下一阶段定型
D、开始形成“礼乐文化”的风貌
39
新文化运动将革命的战火从制度领域转向了哪个领域?
A、思想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科技领域
40
关于尊师重道说法错误的是?()
A、道由师传,无师则道难显;而尊师源于有道,无道便无师。
B、古代老师是与天地、君王、至亲相并列的尊崇对象。
C、尊师社会风气的形成又是人才培育、国家强大和文明传承的重要保障。
D、三代以来私学的盛兴,使师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日益丰富和重要。
二、多选题
1
对于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教育中要重视德育与技术的平衡,要警惕实用主义和工具价值将教育效果指标化、工具化的倾向。
B、应注意克服物质享乐的价值取向。
C、不能将“学竞于业”完全替代“士志于道”,要怀有对于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精神。
D、学校要以升学率、就业率等为标尺。
2
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邓小平在实践上用科学态度来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
A、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的关系
B、划清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的界限
C、划清封建主义遗毒同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不科学的方法的界限
D、划清中华传统文化同世界文化的界限
3
下列哪几项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A、科学至上
B、贵和尚中
C、刚健有为
D、天人合一
4
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做到()。
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B、继承中华民族所有的文化
C、吸收世界上的所有文化
D、吸收借鉴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
5
各国应如何加强经济合作,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A、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B、推广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C、帮助别国脱贫致富
D、控制别国的经济命脉
6
现代意义上的敬业乐群包括了职业理想、立业意识、职业信念、从业态度、()、()等几个层面。
A、职业情感
B、职业道德
C、竞争意识
D、团队意识
7
洋务派在“中体西用”的纲领指导下进行了哪些活动?
A、兴办洋务
B、创办机器制造局
C、选送留学生
D、办西学
8
陈独秀认为只有()和()才能救中国。
A、民权
B、民主
C、民生
D、科学
9
隋唐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下列哪几项?
A、开放包容
B、闭关锁国
C、宗教盛行
D、诗歌艺术巅峰
10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哪几个自信?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11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尊师重道?
A、尊师重道能够提升个人素养品德
B、尊师重道能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C、为人师表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D、尊师重道能够提升个人的地位与财富
12
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是?()
A、尊师重道
B、和而不同
C、勤俭廉政
D、依法治国
13
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应该做到什么?
A、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
B、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相结合
C、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D、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14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以下哪几个方面决定的?
A、国家的历史传承
B、文化传统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的人民
15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关于儒家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以下哪些做法?
A、“焚诗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尊五经”
D、“奉儒学为官学”
三、判断题
1
顾炎武所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朝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使用的是汉字。
3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
4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
儒家早期经典《礼记》中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6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者。
7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试图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学说。
8
清廉不一定公正,但是不清廉通常都会不公正。
9
舍生取义意味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牺牲生命。
10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与西方追求的无差别的齐一化是一致的。
11
中国古代只有爱国邦的思想,没有爱天下的思想。()
12
当代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快速,形式更灵活。
13
凡是陌生人就不应该帮助,这个说法是违背道德的。
14
我们只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家,其他国家人民是否过得好与我们没有关系。
15
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另一种形式的“尚同”。()
16
西方文化是意欲向前的文化,注重对外在自然的征服;印度文化是意欲向后的文化,注重人生的内在解脱;而中国文化则居于两者之间,“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17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
18
在美国盖洛普公司敬业度调查中,中国近年来敬业度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敬业程度成正比。
19
邓小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走向了反思与超越。
20
“国之所以为国者 德也” 这样的理念是汉代时期董仲舒指出的。
2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23
真正的爱人不是无原则地满足别人的需要,而是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24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对象是全体的人民。
25
“大同”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
26
《礼记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7
只要做到了不贪污,也就做到了廉政()。
28
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人的耐力与潜力都非常强大。
29
勤政廉洁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最公正的管理。
30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实践,提倡“身体力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