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 单选题(共30题,60.0分)
1. (单选题, 2.0分)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能满足行为者需要的刺激物,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 )过程。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2. (单选题, 2.0分)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若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过程。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3. (单选题, 2.0分)
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 )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倒U型曲线

D
偏态分布

4. (单选题, 2.0分)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创始人是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5. (单选题, 2.0分)
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达50年之久。这本书的作者是( )。

A
华生

B
斯金纳

C
桑代克

D
杜威

6. (单选题, 2.0分)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 )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A
思维

B
认知

C
定势

D
智力

7. (单选题, 2.0分)3-6岁,个体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基本信任对怀疑
B
自主性对羞怯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D
勤奋感对自卑感
8. (单选题, 2.0分)
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
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
学生机械背诵单词

C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
玩走迷宫游戏

9. (单选题, 2.0分)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0. (单选题, 2.0分)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成败经验

B
自我期待

C
自我预期

D
自我归因

11. (单选题, 2.0分)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包括知识的

A
获得

B
转化

C
评价

D
记忆

12. (单选题, 2.0分)
海因茨偷药这一道德两难故事问小明:为什么偷药是不对的?他的回答说:会被警察抓起来,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准习俗水平

C
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13. (单选题, 2.0分)
下列属于细微型操作技能的是( )。

A
打篮球

B
踢足球

C
写字

D
打排球

14. (单选题, 2.0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其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形式运算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

15. (单选题, 2.0分)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可能选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
25%

B
50%

C
75%

D
100%

16. (单选题, 2.0分)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
组织策略

B
复述策略

 

C

元认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17. (单选题, 2.0分)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
A
程序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18. (单选题, 2.0分)
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 )。

A
5岁

B
6岁

C
7岁

D
8岁

19. (单选题, 2.0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20. (单选题, 2.0分)
“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
强化说

B
认知失调论

C
从众说

D
观察学习理论

21. (单选题, 2.0分)
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的运气不好,这种归因是( )。

A
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B
外部、可控、稳定的归因

C
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22. (单选题, 2.0分)“最近发展区”是指( )。
A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
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
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D
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3. (单选题, 2.0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是

A
梅杰

B
布鲁姆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24. (单选题, 2.0分)
( )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25. (单选题, 2.0分)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

26. (单选题, 2.0分)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沉思型
D
冲动型
27. (单选题, 2.0分)根据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前习俗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
A
避免惩罚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B
避免惩罚取向和“好孩子”取向
C
社会法制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D
遵守法规取向和“好孩子”取向
28. (单选题, 2.0分)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
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
发展性教学模式

D
最优化教学模式

29. (单选题, 2.0分)
维纳的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上来分析原因,其中不包括( )。

A
原因源

B
可控性

C
稳定性

D
明晰性

30. (单选题, 2.0分)
认知地图的提出者是

A
苛勒

B
布鲁纳

C
班杜拉

D
托尔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