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
【单选题】党的()第一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九大
2
【单选题】党的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将在()实现。
A、2035年
B、2040年
C、2050年
D、2055年
3
【单选题】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瓶颈和短板在()。
A、城市化
B、环境
C、第三产业
D、农村
4【多选题】以下属于判断是否是小康社会的指标的是()。
A、人均GDP
B、住房面积
C、教育医疗
D、社会保障
5【多选题】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是()。
A、消除绝对贫困
B、解决温饱问题
C、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D、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多选题】以下属于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的是()。
A、城乡没有根本性生活质量差距
B、农民与农业创造的GDP不适应
C、城镇化率高
D、城乡人口的分布于城乡创造的GDP相适应
7【多选题】以下属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的是()。
A、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B、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C、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D、“两不愁三保障”
8【判断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对象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目标不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多选题】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任务是()。
A、防止规模性返贫
B、建立监测和帮扶机制
C、建立后评估机制
D、防止新增贫困人口
2【判断题】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脱贫户,是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监测和帮扶的主要对象。
3【判断题】巩固脱贫成果需要提升低收入人口的继续发展,唯一目标是帮助他们提高收入。()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多选题】未来中国农村产业的培育发展趋势为()。
A、一二三产业融合
B、农育融合
C、乡村旅游
D、休闲农业
2【多选题】需要避免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政策只惠及(),从而违背缓解相对贫困的乡村振兴目标。
A、龙头企业
B、能人大户
C、个体户
D、乡村第一产业
3【多选题】脱贫攻坚期间,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了大量的财政和社会扶贫资金,这些资产的()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
A、捐赠者
B、所有权
C、收益权
D、发放者
4【判断题】相对于其他消费品来说,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基本是逐年累增,并达到无限的。()
5【判断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需要在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与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做强做大方面找寻合理的平衡,是贫困人口受益。()
公共服务托底乡村振兴
1
【单选题】乡村振兴阶段在教育问题上,()将成为更重要的议题。
A、教育创新
B、教育质量
C、辍学问题
D、公共服务
2
【单选题】乡村振兴阶段,农村医疗保障要防止出现对贫困人口的()问题的发生,保障水平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大病保障
B、慢性病保障
C、过度保障和过度医疗
D、看病难
3【多选题】以下与“生态宜居”这一目标相关的政策有()。
A、危房改造
B、易地扶贫搬迁
C、污水处理
D、发展第二产业
4【多选题】乡村振兴阶段在教育保障上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提高()上。
A、高等教育入学率
B、全部实行12年义务教育
C、学前教育普及率
D、高中教育入学率
5【多选题】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下哪些是较好的途径?()
A、远程教育
B、双师课堂
C、因人施教
D、解决上学难
6【多选题】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志智双扶”实践中出现()的方式,都值得乡村振兴阶段进行借鉴。
A、道德银行
B、红黑榜
C、帮扶责任人
D、干中学
体制机制保障乡村振兴
1【多选题】乡村振兴在基层治理上的目标是增强村社的()能力。
A、人治
B、法治
C、德治
D、自治
2【判断题】乡村振兴涉及所有村庄,驻村帮扶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村庄都一定要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行长期帮扶。()
3【判断题】脱贫攻坚的完成标准是全国一致的,但是乡村振兴无法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完成标准。()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3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4
公共服务托底乡村振兴
1.5
体制机制保障乡村振兴
2
在经济增长中推进乡村振兴
2.1
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2.2
经济增长对“三农”的影响
2.3
乡村振兴的认识误区
2.4
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2.5
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3
科技兴农谋划中国农业未来
3.1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3.2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3.3
政策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3.4
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案例介绍
4
农村电商赋活兴农新思路
4.1
农村电商的概念和内涵
4.2
农村电商的现状和趋势
4.3
农村电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4.4
农村电商面临的发展挑战
5
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5.1
如何开展乡村振兴产业调研
5.2
综合农业产业建设案例分析
5.3
品牌化特色农业园区案例分析
5.4
探索现代农业企业管理模式
6
从纪录片《种子》看大国种业
6.1
纪录片《种子》的创作背景
6.2
种子是什么
6.3
种子与人类的相遇
6.4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6.5
纪录片《种子》对中国种业的多元关照
7
乡村振兴中的土壤保护
7.1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要素
7.2
美国土壤保护的经验参考
7.3
再生农业的五大核心原则
7.4
中国粮食产量与土壤质量现状
7.5
保护我们的“黑土地”
8
乡村振兴中的马铃薯产业
8.1
“薯业六艺”的概念
8.2
马铃薯的文化内涵与战略价值
8.3
文化产业为马铃薯赋能升级
8.4
“艺薯家”马铃薯六次产业实践
9
生态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9.1
耕地污染与健康风险
9.2
生态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9.3
生态农场实践探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