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1分)
35.下列哪一项不是缪希雍对伤寒病的见解( )
A 伤寒时地议
B 伤寒温疫之邪,必从口鼻而入
C 伤寒温疫三阳证中多带阳明
D 伤寒阳明病,当用大黄
2.单选题 (1分)
36.王好古治疗“阴证”,主张()
A 温养脾胃
B 温养脾肾
C 温养肾命
D 温养心肾
3.单选题 (1分)
38.王好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
A 阳从外脱
B 阳气外达
C 阴津复伤
D 阴阳离决
4.单选题 (1分)
39.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有关癃闭的学术见解()
A 暴病多为尿闭
B 久病多见尿癃
C 尿闭见小便点滴难通
D 癃闭病属小肠泌别失常
5.单选题 (1分)
40.李中梓认为,痢之为证()
A 多本脾肾
B 多本脾湿
C 多责大肠湿热
D 多责湿热
6.单选题 (1分)
41.下列哪一本著作不是李中梓所作()
A 《医宗必读》
B 《内经知要》
C 《灵兰要览》
D 《伤寒括要》
7.单选题 (1分)
44.缪希雍认为伤寒正阳阳明是胃家实,治宜急解其表,用()
A 羌活汤
B 防风通圣散
C 竹叶石膏汤
D 麻黄汤
8.单选题 (1分)
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五脏言()
A
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
B
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
C
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 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D
心火宜升,肾气宜降
9.单选题 (1分)
25.朱丹溪认为气郁者()
A
胸胁痛,脉沉涩
B
动则喘,寸口脉沉滑
C
瞀闷,小便赤,脉沉数
D
周身走痛或关节疼,遇阴寒则发, 脉沉细
10.单选题 (1分)
26.王好古认为导致“阴证”的关键因素是()
A 外感寒湿
B 内伤饮冷
C 误服凉药
D 内已伏阴
11.单选题 (1分)
王好古在继承张元素、李杲两家学说的基础上,重视()
A
三阴证
B
三阳证
C
三焦辨证
D
卫气营血辨证
12.单选题 (1分)
28.缪希雍中风急则治其标,具体治则是( )
A 清热、止血、化痰
B 清热、凉血、开痰
C 清热、顺气、开痰
D 清热、顺气、止血
13.单选题 (1分)
29.李中梓认为,四气皆致泄,下列哪一种不是致泄的主因()
A 风
B 寒
C 湿
D 暑
14.单选题 (1分)
30.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泄泻九法的内容()
A 清热、燥湿
B 淡渗、升提
C 清凉、疏利
D 燥脾、温肾、固涩
15.单选题 (1分)
31.王好古指出“阴证”出现身热、面赤等症状时,其脉象为()
A 脉细而弱
B 脉大而中空
C 脉沉而微
D 脉沉而数
16.单选题 (1分)
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 错简重订,倡纲重法
C 汇节分章,节解名释
D 维护旧论,分经审证
17.单选题 (1分)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养性、养老学的内容
A 陶冶性情
B 生活有常
C 节制房事
D 调身按摩
18.单选题 (1分)
3.《千金方》治虚劳吐血,在扶正时亦重视()
A 养阴
B 消瘀
C 降气
D 行血
19.单选题 (1分)
4.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肝脏分证的内容()
A 肝实热
B 肝虚寒
C 肝胆俱虚
D 肝阳虚
20.单选题 (1分)
5.孔思邈茌摄生上,重视()
A 养性、养老
B 补肾强筋
C 保护元气
D 顾护精血
21.单选题 (1分)
6.孙思邈治肝实热用()
A 龙胆泻肝汤
B 泻肝前胡汤
C 槟榔汤
D 温胆汤
22.单选题 (1分)
7.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
A 头痛时作时止
B 头痛不止,必待表头痛方罢
C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
D 头痛而胀,口渴欲饮
23.单选题 (1分)
8.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 )
A 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
B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 相互转化,互为基础
D 互为因果,一损俱损
24.单选题 (1分)
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A 升阳益胃汤
B 补中益气汤
C 补气升阳和中汤
D 清暑益气汤
25.单选题 (1分)
10.李杲升阳散火法的首选方剂是( )
A 火郁汤
B 九味羌活汤
C 升阳散火汤
D 补中益气汤
26.单选题 (1分)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李杲
C
朱丹溪
D
张元素